您好,欢迎来到研究报告网!
客服热线:14775455454    在线QQ:371962399
甘肃打造特色生态经济开发利用“产业链”
时间 : 2017-09-06 02:59:08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甘肃省在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以高效园艺作物为主要生产对象和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利用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采取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和高效节水技术,运用企业化园区式管理模式,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经济开发利用的新历程。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戈壁农业”生态建设的“蓄水池”
 
“戈壁农业”是指非耕地农业,主要针对甘肃河西走廊大片的戈壁滩、砂石地、盐碱地、沙化地、滩涂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上,在符合国家有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及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酒泉市是境内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甘肃省最重要的农业区,农副特色产品丰富,其枸杞、红花、锁阳等需要大力推进销售做好商品的销售流通,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酒泉市商务局局长张鼎三讲,近年来,经过甘肃省各级农业工作者的研究、示范和推广,戈壁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资源,促进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甘肃省商务厅介绍,按照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到2022年,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其中: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5万亩(酒泉市11万亩、张掖市11万亩、武威市2万亩、金昌市0.7万亩、嘉峪关市0.3万亩),新建全钢架高标准塑料大棚5万亩(酒泉市2万亩、张掖市1.7万亩、武威市1万亩、金昌市0.3万亩),新建智能连栋温室150亩。项目建成后,新增优质高效园艺作物产品250万吨(其中食用菌50万吨),年实现产值120亿元。为此,商务部门将打通“一带一路”市场流通环节,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让戈壁农业成为修复祁连山脉生态的一道绿色多彩的屏障。
 
“中草药”生态建设的“大草原”
 
近年来,甘肃省抢抓国家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和省上全力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开放型经济的拉动下,大力实施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工程,中医药产业成为带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首位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特色支柱产业,成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金山银山”。
 
围绕打造“有机、绿色、道地”品牌,通过推进中药材产品品牌化工程,让山川披上绿装。陇西县商务局副局长刘宗寿介绍,陇西县成为甘肃建设“中国药都”核心区和“绿色道地”品牌创建地,2016年,中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4.2%,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来自于中药材产业,达到了1646元,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依靠仓储物流优势,积极推进中药材市场专业化,陇西县山川植被变绿了,荒山有人管理,成为中草药的天然种子种苗繁育“牧场”。目前,该县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中药材经营企业590多家,其中38家通过GSP认证,全县年集散各类中药材600多个品种,年交易量100万吨,交易额达200多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中药材不仅让农民得到脱贫,而且调动了农民们改变生态面貌的积极性。
 
“有机苹果”生态建设的“经济林”
 
静宁县利用苹果产业释放多重效应,以“果”为媒,全县乡镇纷纷打起了林果制造业品牌,静宁县商务局局长李文广介绍。依托林果产业,静宁县新建省内规模最大的集果品保鲜贮存、包装加工、冷链配送、终端销售和苹果苗木繁育、农村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冷链物流产业园。
 
雷大镇柴岔流域经济生态融合发展示范点、双岘乡页沟流域经济生态融合发展示范点、润禾公司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果产业还带动了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以及物流企业迅速崛起。通达果汁、红光淀粉有限公司、四海食品、恒昌肉食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也在静宁工业园区聚集。近年来,静宁县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苹果产业立下了大功劳。去年,全县苹果总产量达到了72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
 
李文广说,林果业符合静宁地域环境发展,也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目前,不仅要种植好现有的果品,而且要投资提升苹果产业链,按照目前国际先进栽培模式,静宁已引进当前荷兰最先进树型的自根砧苗木,调剂国外优质艾斯达、米其啦、蜜脆、马尼卡、红乔王子、凯酷8、烟富3等早、中、晚熟脱毒矮砧苗8万株,采用矮化密植种植方式,通过统一规划,建立省水、省肥、省土地、省人工等新型栽培模式和先进管理技术系统的现代化苹果生产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在苹果产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等方面建设一个成功的典范,推动苹果产业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使得静宁的山川树木都成为致富的“摇钱树”。
 
电商模式”生态建设的“推进器”
 
为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营造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推进电商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如今电商已经成为甘肃各个农村角落,一支不可忽视生态建设的生力军,同时,“电商模式”将农村产业的“大水漫灌式”提升为“精准滴灌式”市场模式。清水县商务局局长张伟介绍,甘肃清水县创新电商发展模式,通过微信直销方式,截至目前预售青皮核桃共成交了100余单、1000多斤。有效提升了产业在贫困群众精准脱贫中的支撑作用。据了解,今年以来,清水县启动“打造十大电商村”计划,通过推广微信直销模式。先后选择了以有特色产业和产品、能够通过快递外送的草川铺镇水泉村、秦亭镇秦亭村等10个村为计划实施村。
 
互联网+电商,让生态有机农产品“身价百倍”,走出“深居闺阁”显出“土气”“土味”,张伟讲,商务部门开办电商夜校,对群众进行手把手的培训。现在,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个人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功能,搭建村群,方便村民互相交流和学习,方便发布通知等。推广农户微信号,让每家每户注册一个微信号,并在每村选择一个村干部负责客户的投诉等工作。与此同时,为了让这些村的群众通过微信直销的电商模式,将自家的特产卖个好价钱,进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大市场”生态建设的“增长极”
 
近年来,甘肃省商务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力实施商务发展“13105”行动计划。按照内贸流通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发展支撑体系,打造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补齐发展短板,降低流通成本,对搞活流通、保障供给、开拓市场、促进农业经济和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商务厅积极整合资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等8个类型不同、特色明显、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从2017年起,扩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覆盖面,在没有大市场的市州开展大市场项目建设,到2020年将实现大市场市州全覆盖。省商务厅在全省主要农产品产地,集中培育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依托我省马铃薯、洋葱、高原夏菜、果品、百合、玫瑰、中药材、牛羊活畜等特色大宗农产品产地,在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培育建设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产地市场,把一些农产品集散流转的中心集贸市场发展升格成为融合生态建设的“增长极”“聚宝盆”,不仅让农民充分利用市场功能调节发展,而且让市场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黄智杰)
 
 
 





 

关键词 : 甘肃,农业,中药材,冷链物流,电商
分享到: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阅读推荐
研究报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研究报告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 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研究报告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 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
相关事宜请联系:QQ 371962399    邮箱:cefuture@vip.163.com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