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研究报告网!
客服热线:14775455454    在线QQ:371962399
质量管理标准能否“中国制造”?
时间 : 2018-03-27 03:51:28
“说零部件企业有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不执行,我就有话要说了。各家整车企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如通用QSB+/BIQS认证、大众Formel-Q认证、福特Q1认证、日产ASES认证、马自达G-MSA认证、宝马GS认证……他们确实用更好的质量体系方法论管理和认定供应商,但标准也太多了。如果一家供应商同时服务于以上客户,真的是噩梦般的存在啊!”
 
一位知乎用户的上述“吐槽”让记者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德、日等发达国家都有一套公信力强的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它们往往由行业协会协同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共同拟就,不仅高于国家标准,而且每年都会改进和提升。企业成员都遵守这一标准,甚至当一家企业用该标准审核通过某家供应商时,其他企业可以不经过这一程序就将其直接纳入自己的供应商体系,足见这一标准体系的含金量。那么,国内汽车行业是否有必要推出属于自己的零部件质量管理标准?
 
■统一标准有利于行业进步
 
对于这个问题,汉盛达(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的答案是十分必要。此前曾就职于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中国办事处的他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德国汽车业之所以强大,背后有很多成功因素,其中一个机构的作用不容小觑——VDA-QMC,即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质量管理中心。VDA-QMC标准代表了整个德国汽车业共同认可的质量管理标准。
 
据介绍,全行业供应链之间遵循共同的标准,除了能使企业共享质量管理经验外,一个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减少沟通成本。“缺乏统一标准很容易使零部件供应商在面对某些客户的质量评审时,由于对特定要求准备不足,而错失业务良机;站在客户的角度,如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标准的指导,也很难对其供应商质量管理提出合理的改进要求。”王勇称。
 
事实上,零部件质量管理标准的“中国制造”,与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精神一致。王勇认为,中国新车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随着自主品牌车企的快速崛起,全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经验共享时不我待,行业需要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质量管理标准,并逐步与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对接。
 
在王勇看来,此事应由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主导,如果整车企业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出现分歧,参照标准就好解决得多。当然,由于标准提供的透明度,采购及质量评审中可能的权力寻租现象也能得到有效避免。
 
■时机是否成熟尚存争议
 
“时机上是成熟的,但关键在于如何执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整车企业人士介绍称,VDA虽没有强制要求,但其整车企业成员都严格遵守QMC标准,并对供应商做出要求,比如在合同中写明条款,每年对零部件企业的过程体系进行评估,且对方务必配合评审工作。
 
在这位整车企业人士看来,日系、德系、法系车企等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尽管在中国有些许“水土不服”,但总体而言比较完善,值得借鉴。由于国情不同,国内标准由政府部门主导尚可,如果由行业协会主导,约束力恐会不足。“有没有标准是一回事,一旦标准制定出来,执不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了。“他说。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锡滨则认为,本土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推出,时机尚不成熟。“目前,国内企业的确会因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缺失,而在配套供应中丧失一些话语权,但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难以跨越。现在最好的做法或许还是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制定自己的标准。”
 
宋锡滨直言,建立一套自己的标准,意味着将所有供应商纳入同一平台,共同维护和提升这一标准,但从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看,并不现实。“中国同行之间多是竞争、难有合作,想要消除彼此的隔阂太难了,这种竞合精神的培养绝非一夕之功。”(记者 文丽)
 
转自:中国汽车报





 

关键词 : 中国制造,质量管理,汽车零部件
分享到: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阅读推荐
研究报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研究报告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 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研究报告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 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
相关事宜请联系:QQ 371962399    邮箱:cefuture@vip.163.com

线